专题首页|返回主站 欢迎来到 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行时”专题

地方塑料污染治理典型经验之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地膜治理 当好“生态卫士”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682198249082583&wfr=spider&for=pc 发布时间:2023-01-30 10:14:34 浏览次数: 【字体:

地方塑料污染治理典型经验之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地膜治理 当好“生态卫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程度较高,2022年农作物覆膜总面积约1548万亩,年农膜用量约9万吨,废旧地膜“白色污染”一度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兵团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当好“生态卫士”,深入开展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有力推动了农业绿色高效发展。2021年,兵团当季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废弃农膜抽测平均残膜量为2.66千克/亩,均值达到国家标准,全面消除了三级重度污染及四级严重污染团场,提前完成了“十四五”预定目标。


图片

图 棉田播种


图片

图 辣椒苗移栽


一是明确治理目标,强化责任落实。2017年,兵团发动师团连1万余人,对148个团场耕地进行了废旧地膜污染情况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兵团农田残膜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攻坚计划》,根据污染情况将耕地分为四级,确定年度废弃地膜削减任务目标,分类施策,分级治理。出台《兵团废弃农膜污染综合治理考核办法(试行)》,成立了由兵团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7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考核领导小组。兵师团连四级联动,明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建立条田台账制度,做好定期监测和春播前验收,层层签订废旧地膜回收责任书,每年对治理工作考核问效,压实了治理责任,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图片

图 废弃农膜监测之采集


图片

图 废弃农膜监测之处理分析


二是发挥特殊优势,创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兵团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坚持“源头治理、试点先行、科学施治、综合施策”,总结推广了“机械+人工”治理模式,有力遏制了增量、减少了存量。针对当季地膜,重点做好田间“一揭二搂三捡拾”(即生育期适期揭全膜或边膜、春秋季机械搂膜、对土壤0—15厘米耕层废旧地膜捡拾),落实“三捡三平”。针对耕层地膜,重点做好耕地后整地前的机械捡拾工作。对58个二级中度污染的团场,全面开展扎膜辊捡拾作业;对48个三级重度污染以上的团场,开展“扎膜辊捡拾+0—15厘米耕层机捡拾作业”。各师(市)根据不同农业条件,在棉花、甜菜、制种玉米等覆膜作物上积极探索治理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成效。


图片

图 棉田展切揭边膜


图片

图 机械搂膜


图片

图 棉农回收棉田残膜


三是增强政策保障,加大科技支持。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职工购买新型残膜回收机械,各团场回收机械数量大幅上升、机具类型加快更新。近三年来,兵团安排科技专项资金支持陈学庚院士等科研团队,开展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装备研究示范,不断提升废旧地膜机械化回收水平。安排本级财政资金通过废旧地膜回收补贴、废旧地膜污染监测和评价、回收再利用补贴、连队“两委”工作奖励等方式,在覆膜面积大、基层组织能力强、职工群众积极性高的26个团场、115万亩棉田上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试验示范,不断提升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是严格执法监督,推进源头治理。深入贯彻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督促农用地膜生产销售主体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围绕地膜生产使用关键环节,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非标准地膜行为,严把农用地膜“生产关”“质量关”和“使用关”,杜绝非标准地膜流入农资市场、进到田间地头。引导职工群众全面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毫米的标准地膜,为机械化高效回收利用打好基础。


五是弘扬生态文化,动员全民参与。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将“当好生态卫士”纳入连规民约,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废旧地膜污染治理宣传动员工作,发动了群众、营造了氛围、凝聚了共识。绿色种植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职工群众开展残膜回收利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相关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基本实现了废弃地膜回收利用“从地下到地上、从地头到网点”,打通了“从网点到企业、从企业变产品”。


终审: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