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返回主站 欢迎来到 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数字乡村”专题
归档时间:2022/11/28 10:40:11

十一团花桥镇:现代农业步伐稳健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4 19:49:37 浏览次数: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一师十一团花桥镇

贯彻新发展理念

紧扣团镇改革主基调

深挖内部潜力

团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智慧农业跑出加速度

旅游业风生水起

34695637d4ef4cbab09adc271a4883c9.png

智慧农业跑出加速度

驱车走进沙海环绕的十一团花桥镇,片片农田生机盎然,犹如镶嵌在沙海之中的“绿岛”。十一团花桥镇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盛产优质长绒棉、香梨、红枣等。近年来,团镇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将一块块农田、果园建成高产示范田、标准示范园,“智慧”系统的植入,更是为农业发展插上了智能的翅膀,让职工种地更轻松。

eb28dcbe5c0044f186a39769927c33ad.png

在号称“智慧”系统的“中枢大脑”十一团数字乡村试点监控室里,工作人员能够随时监控农田作物的生长情况。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十一团数字乡村试点项目总监王江亭说:“十一团数字乡村试点指挥中心有智慧农业、智慧景区、电商平台,利用数字化设备,可以监测温度、湿度以及病虫害等,一旦出现问题,总控台就会发出指令,农户可在手机上进行操作,解决相关问题。”

2020年,十一团花桥镇被确立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单位。近两年来,团镇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在农业、社区、旅游、电商等领域引入大数据平台,目前整体工程建设已完成95%。

d4313651439f4992aec8d1f5f58b28e6.png

现代农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职工种地轻松了,大家的收入也高了。十一团花桥镇十连的冬枣基地就用上了智能设备,大棚外围的小型气象站,大棚内部的水肥一体自动设备,都可以为田间作业提供更精确、精准、精细的数据,让农户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田间作业。

新疆三五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新说:“我们现在的水肥一体化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无人值守,对农作物全生育周期的自动化管理,这里面还包括土壤墒情、气象信息,能够大大减少人工成本。”

高新技术的注入,让十一团花桥镇的冬枣实现优质高产,去年平均亩产1200多公斤,亩产值近3万元,总产值超过9000万元。

依托数字乡村指挥中心这个智能大脑,十一团花桥镇将以智慧农业为示范点,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乡村经济、乡村数字治理等7个应用领域、26项应用场景的建设,为团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黄沙变“黄金” 旅游有新景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同时,十一团花桥镇还依托资源优势,多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十一团花桥镇位于阿拉尔市东部、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沙漠之门”。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一团花桥镇投入资金重点打造沙漠之门景区,走出了一条发展靠沙、生态治沙、增收用沙、旅游兴沙的发展之路,“沙产业”成为十一团花桥镇转型升级的增收产业。

时下正是沙漠之门景区火热的时候,在这里游客可以骑着骆驼逛沙海、坐在车里游沙海,和一望无际的沙漠亲密接触。

游客杨学傲说:“第一次来到沙漠,心里特别兴奋,之前都是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亲身体会还是和电视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非常壮观。”

自2013年开始,十一团花桥镇着力培育沙漠生态观光、沙漠越野赛事、沙漠文化旅游等沙产业,精心打造沙漠之门景区,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善旅游项目,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真正让“黄沙”变成了“黄金”。“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要达到3500万元。”阿拉尔市昆沙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新说。

今年,十一团花桥镇又投资1.2亿元,对景区设施再升级,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1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以及3.7公里的沙漠栈道,沙漠之门景区正在成为十一团花桥镇的一张靓丽名片。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十一团花桥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十一团花桥镇党委副书记、副政委欧阳浩表示:“十一团花桥镇紧紧围绕稳粮、优棉、增畜、强果的发展思路,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本,结合水果种植地域优势和沙漠之门5A级景区发展优势,确定了发展鲜食果品产业和文旅产业两个‘产业方向’,并不断围绕这两个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壮链,目前已初步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终审:admin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