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塔河两岸 创新形式让“法治大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04 12:46:15 浏览次数: 【字体:

兵团“法治大宣讲”活动开展以来,地处塔里木河岸边的第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立足本土实际,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拓宽基层宣讲新途径让法治宣传沾着“泥土”、带着“露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达到“入脑入心”。“法言法语”融入社情乡俗里让“法典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法治文化“秀”景区

“阿姨、叔叔,歇息一下,慢慢品尝美味佳肴,送你把扇子扇扇凉,送张餐巾纸送你擦擦手,你们看看……。”话音未落,印有《民法典》精美的小扇子和餐巾纸盒阿姨手中。

7月中旬,第一师阿拉尔市16团新开岭镇第五届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一师司法局将普法宣传台摆进景区,组织工作人员及返乡大学生代表向游客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在游客集中点,工作人员积极分发宣传资料,普及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餐饮区,工作人员及时为游客送去印有民法典知识的扇子、餐巾纸等。其间,对游客提出的涉及家庭、邻里、土地、交通事故赔偿等问题给予解答,引导大家了解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合理解决诉求。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工作人员开展精准普法。对青少年,及时提醒他们安全过假期,远离河道防溺水,少进网吧防走歪路,不去陌生场所等,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就近向亲友及公安民警求助;对老年群体,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着重宣传反诈知识,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

面对面、点对点的普法活动,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法律知识。据统计,当天共发放法治宣传品1.2份,解答法律咨询190余人次。

法治大宣讲搭乘“荷花节”进万家“这种普法方式‘接地气’我们觉得很亲切啊!”“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很实用。”不少游客群众连连称赞,竖起了大拇指。

田间地头“撒”法种

张律师,刚才讲的案例就是我的翻版让我恍然大悟,我以前购买农药、化肥,都是直接给商家打电话订货,今天地头的法治课,真是讲到心坎里,下次购买农资一定要和商家签合同……。”听完巡回宣讲后,第8连职工高翔连连称赞。

近日,第一师司法局“法治大宣讲”巡回宣讲团成员到田间地头为七团200余名职工群众上了一堂题为《合同条款签订的重要性》的法治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释法,把难懂的法律知识掰开揉碎了讲给职工群众听。

时值夏季农忙时节,司法局下属的19个司法所司法所组织人民调解员、大学生普法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聊农事、唠家常等面对面交流方式,向职工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并对职工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等热点问题进行一一解答,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引导大家正确处理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

“法治大宣讲”巡回宣讲团成员们针对职工群众提出的婚姻、养老等问题还宣讲《民法典》《谨防电信诈骗》《防范养老诈骗》等法治常识和法律知识点,受到了连队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群众学法的热情、增强了职工群众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

“农忙时节送法到地头,拗口的法条变得有滋有味轻松学法,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需要这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也教会我们应该遵守法律”。职工海金红说。

法言法语乡俗

sou(叔)跟姨你听额(我)说,天气热,送你们一些扇风避暑的生活用品,额们在为大家做法治宣传,快来看看吧!”在七月下旬第一师阿拉尔市首届“七彩疆南”民俗文化旅游节上,第一师司法局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用方言为游客做法治文化宣讲体验秀。

“法言法语”融入社情乡俗里 让“法典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师司法局结合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口音,创新“法言法语”表达方式,将晦涩艰深的法律法规、专业术语翻译成明白晓畅、质朴的群众话语,从而让职工群众真心认知法律。

法言法语生活化、通俗化、方言化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明、理得清接地气,才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塔里大学学法学系张欣欣说。

一师司法局普法志愿者还根据不同场景、时间、地点、人群以入户“拉家常”、送法到“地头”、法治宣传赶“巴扎”、“法治夜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法治宣讲活动,让辖区群众的眼前一亮,使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结合“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进行以案释法,将专业、深奥、晦涩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规定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土味释法的方式,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这种普法方式听着挺有意思的,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最重要是拿到实用的小礼物。”拿着印《民法典》的扇子的黄大爷笑容满面,竖起了大拇指。

法种播撒塔河两岸,法宣覆盖大漠边城。截至目前第一师开展“喜迎二十大 法治促稳定”主题宣讲224场次;受众人数4.2万余人;开展“青春向党 法润兵团”主题以案法治宣讲83场次,受众人数共计2.2万余人。用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的乡音传递法治精神,使法治“好声音”响彻塔河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