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定盘星” 健康有“医”靠
日前,第一师医院医共体二团分院党支部书记田春燕带领全体党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赴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恰勒镇其兰村开展“兵地一家亲、惠民暖人心”义诊活动,把健康关怀送到周边乡镇农牧民的心坎上,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欢迎。
近年来,第一师医院医共体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以党建引领作为医共体改革发展的“定盘星”,将党组织建设作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动力源,“党建+医疗”让健康服务更有温度,为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2024年,第一师医院医共体荣获中国第八届“县域医疗榜样力量”系列评选“医共体建设标杆奖”,是新疆及兵团首个获此荣誉的医疗单位。
2024年9月30日,第一师医院内科第二党支部多名党员,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国际老人节”前,开展健康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诠释着党员在医疗岗位上的责任与担当。
(胡珺 摄)
党建强基筑堡垒
一月初,第一师医院妇科收治了一名子宫肌瘤患者,因肿瘤较大,手术风险很高。手术前几天,负责该手术麻醉工作的第一师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麻醉科主任曹振刚和团队成员通过会诊,制定了适合该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
做好充分准备后,手术如期开展。曹振刚早上9点半就提前进入手术室,一直守在手术台前,通过仪器密切监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醒来。
麻醉工作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为此,曹振刚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坚持“党建+科技”的发展模式,组织麻醉科同事追踪学习前沿技术,夯实麻醉基础。近三年,在曹振刚的带领下,麻醉科开展了术中快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监测、光棒引导气管插管术、小儿心脏介入手术麻醉等系列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为阿克苏地区首次开展。
近年来,第一师医院党委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入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35个党支部,持续推进党建示范样板党支部和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创建急诊医学中心党支部“急”时迅速·“救”在身边、医技第四党支部“‘廉’药利病,忠诚为民”、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四团分院党支部“筑牢基层堡垒·展现‘医’路担当”等6个党建品牌。与此同时,第一师医院医共体还实行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双带头人”比例达92.8%。
2021年,第一师医院党委、援疆专家党支部同时获评“兵团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共有6个党支部被评为第一师阿拉尔市样板党支部。
党建引领攀高峰
1月18日,兵团南疆首个“夫精一人工授精”女婴在第一师医院出生。她的出生,不仅为一个小家庭带来了幸福与喜悦,更是填补了兵团南疆和阿克苏地区在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空白,在第一师医院生殖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学科建设是立院之本。近年来,第一师医院党委结合医院发展定位,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6家附属医院“组团式”医疗援疆优势,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引领、兵团临床重点专科为支撑、师市临床重点专科为依托的模式,打造“2+2+11+9+X”总院学科体系,建设高水平专科集群。目前,第一师医院共有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创建学科、11个兵团级重点专科、16个师市级重点专科。
与此同时,第一师医院着力建设“兵团南疆区域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兵团南疆区域危重新生儿与儿童救治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急诊急救服务。2024年,该院共接诊各类急危重患者4万余人次,其中危重患者近4000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
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第一师医院党委探索建立“雄鹰”“精鹰”“飞鹰”“雏鹰”4个梯队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该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以来,第一师医院新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天山英才4人,兵团英才3人;成功挂牌“兵团南疆病理分子实验室”“兵团南疆生殖医学中心”“夫精人工授精技术“通过正式运行评审。
近三年,第一师医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兵团级科研项目立项2项,师市级科研项目立项24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86篇。
党建融合聚合力
2024年12月6日,由第一师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涛主刀的“机器人辅助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横结肠瘘修补术”成功开展,标志着一师医院医共体从腹腔镜手术时代进入机器人手术时代,实现了高精尖微创手术常态化开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擦亮‘党建+’服务品牌,是推进医院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马涛介绍,“如今,机器人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我院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助推我院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
党建与业务融合,“党建+”项目激发新动能。近年来,第一师医院医共体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大力开展创新项目,为激活发展新动能打造强劲引擎。截至目前,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已成功立项并培育180余个“党建+”创新项目。其中,“党建+微创学科群建设”项目,助推机器人手术、腔镜手术、介入诊疗、内镜诊疗等微创诊疗技术在第一师医院各临床专科广泛应用,使得该院高难度手术的实施数量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广泛程度均居兵团南疆前列;“党建+MDT”项目孕育了20个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及多个专病中心,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疗服务;"党建+智慧医院”建设,用信息代替患者跑,真正实现“支部建在科室上”的目标,推动党建与现代医院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赋能强基层
2024年7月,14岁的努尔古丽(化名)跑步时不滑倒,左肩撞到树上,肩膀顿时疼痛难忍且无法动弹,患者家属立即将其送至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四团分院治疗。经检查发现,努尔古丽左锁骨骨折,出现移位重叠,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第一师医院医共体总院下沉专家文路君对努尔古丽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很快为其开展了“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而在过去,患者要做这类手术,只能去上级医院。
第一师医院医共体自2020年8月全面启动建设以来,不断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加大对各医共体分院的医疗帮扶力度,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团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近5年,第一师医院作为第一师医院医共体总院,以人才长期派驻和柔性流动两种机制交叉互补的方式进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派出15批次105人次优秀医疗人才赴分院帮扶,每批次下沉帮扶6个月,涉及26个专科。
2024年,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各分院共开展各类手术1659台次,同比增长31.67%;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7项,其中总院帮扶开展38项,分院独立开展19项;各分院先后建成中医馆、口腔门诊、疼痛专科门诊、心血管专科及医养结合示范基地,5家分院通过全国胸痛救治单元验收。
近几年,第一师医院医共体还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建成一体化远程影像中心、超声医学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目前,辖区46个标准化连队卫生室均配备了可穿戴式心电图检测设备,依托总院胸痛中心“心电一张网”实现胸痛诊疗全覆盖,形成了完善的胸痛诊疗体系。此外,一师医院医共体还开通了医保刷卡结算,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文/杨阳 江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