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00006-2023-00089 | 发布机构: | 政法委员会 |
生成日期: | 2023-10-27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工作动态 | |
关键词: |
【市域治理】践行“枫桥经验”本土化 “一站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市域治理】践行“枫桥经验”本土化 “一站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青松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聚焦人民调解领域服务对象的所急所忧所盼,积极探索新时期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机制新途径,通过建立“流动调解室”、网格“吹哨”调解员报到、“网格+调解”等调解模式,在创新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出一条多元化调处矛盾纠纷的新机制。
一、流动调解室,速办群众“疙瘩事”
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小、杂、烦”的特点,青松路街道立足抓小、抓早、抓苗头,建立“1+3+N”的“一站式+信访受理、调解为主、诉讼兜底+N个调解人员”人民调解服务机制。比如,塔河社区调解委员会将流动调解室设置在小区网格内,随时进行调解,打出一套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化解的“组合拳”。
二、“网里”巧妙解矛盾,“格内”和谐化纠纷
为拓宽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思路,青松路街道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坐堂问诊”变为“上门巡诊”,主动走到小区网格内,把人民调解工作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按照现场了解、登记、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书等一系列流程,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同时,利用辖区内各专属网格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每个网格单元都有一名网格员对接,全方位的多元解纷模式,让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此外,社区在解决基层纠纷过程中,也会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居民法治意识。
三、“网格+调解”创新“枫桥”好经验
青松路街道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1+1+1+N”的“网格+调解”模式。一个网格,一支覆盖社区的调解委员会队伍,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N个机制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整合辖区内各行业和部门调解资源,推行“网格+调解”的全网格排查调解模式,推动网格员加入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确保每个网格都有人民调解员,同时对新进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进行人民调解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
青松路街道一方面发挥社区优势,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网格“活地图”优势,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深化网格工作方法,探索形成化解矛盾纠纷“五步工作法”,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访等方式,及时掌握矛盾苗头隐患,建立排查台账。
四、五步工作法
1.入户走访摸排,落实“五百”工作机制: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2.三级民主议事。网格事务群众议、小区事务三方议、社区事务大家议。截至目前通过三级民主议事机制共同协商解决疫情防控、绿化亮化、停车划位等问题56件,召开三方联席会议14次,调处水电暖维修等纠纷233件,解决民工讨薪、物业监督、征地拆迁、管网改造等大小事务38件。
3.限时分级流转。建立“分级流转、限时办结、限时反馈”工作机制,将问题隐患按轻重缓急分级流转,限时办结。即小事当日解决、中事3-7日解决,大事召开协调会解决,形成“群众事要自治、社区事要共治、政府事要法治”的治理新格局。
4.快速办理回复。通过上墙公示、上网回复、上门答复、会议反馈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及时有效回复群众诉求758条。
5.三方评价问效。上级党组织考评,群众参与民评,网格员之间互评,实现以评促改,以评提效,通过网格工作五步法形成治理闭环,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隐患不上交”。
五、变“按部就班”为“关口前移”
青松路街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将驻社区调解工作室作为开展诉前调解家事纠纷的主要阵地,搭建特邀调解员工作平台,全面深化“和合”调解室建设,引入相关调解机构设立调解工作室,选派或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调解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成为特邀调解员,同时,积极开展家事纠纷调解工作,与“两委”、网格员形成聚合效能,立案前对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矛盾劝解工作,帮助当事人排解各种家庭危机,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手段妥善解决家庭纠纷。
青松路街道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在“枫桥经验”中探索前进,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行稳致远,为辖区平安建设不断续写绚丽篇章。
文图:晋龙飞
—END—
编辑 : 周 隽 审核 : 赵晓红
终审 : 胡云鹏 监审 : 王官泉
投稿邮箱:slsx0315@126.com
主办:第一师党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