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召开的兵团检察长会议上,阿拉尔垦区(市)人民检察院荣获2022年“兵团先进基层检察院”荣誉称号,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景国梅作为代表,在会上做经验事迹交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荣誉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组组亮眼数据?又是怎样的汗水和坚持?
2022年,阿拉尔垦区(市)人民检察院对标“质量建设年”目标任务,依法能动履职,推动改革创新,促进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年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30件45人,批准、决定逮捕24件31人,不批准逮捕6件14人;审查起诉案件238件279人,提起公诉250人,不起诉56人,办案量占两级院的79.2%,有力保障了师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 聚焦政治属性,锤炼政治品格,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业务作用,建立了由院党组主要领导牵头的“5+2”学习制度,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及最高检、兵检院党组部署要求等,组织干警每周开展不少于5个小时的集中学习,2次以上的交流讨论,夯实理论根基,开展反面典型教育,锤炼检察干警的政治品格。
二 聚焦办案质效,压实主体责任,
确保“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坚持以“求极致”的态度,严把案件质量关,以高质量的检察履职确保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一是抓实侦查监督工作,履行监督职责。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提前介入案件14件,提出书面侦查意见建议67条,制发纠正违法类检察建议2份。在办理一起“零口供”涉嫌容留、介绍卖淫案中,7次与公安机关沟通交流,制发5份《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通知书》,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完善证据后提起公诉,犯罪嫌疑人当庭表示认罪伏法。二是紧盯案件办理环节,强化内外监督。严格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召开检察公开听证会19场次。对上级院交办的一起刑事申诉信访案件,召开听证会并邀请人民监督员、当事人到达现场,通过检察官答疑解惑、释法说理,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处理决定。三是强化自行补充侦查,确保案件质量。针对法院发回重审的一起挪用资金案。我院重新梳理案件事实和证据,派出业务骨干赴内地开展补充侦查,有力补强犯罪嫌疑人存在伪造某公司印章行为和诈骗故意的证据,为案件重审奠定基础。四是推动部门联动配合,实现多赢共赢。探索建立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四合一”办案机制,在办理一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件中,刑事检察部将涉及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交公益诉讼部门,向法院提起公诉的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决赔偿生态损失23.71万元,责令被告人在媒体上公开道歉。该案也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五是坚持宽严相济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依法落实。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准落实“少捕慎诉慎押”,依法不批准逮捕6件14人,不捕率31.1%,不起诉56人,不诉率20.1%,认罪认罚适用率90.9%,量刑建议采纳率97.5%,有罪判决率100%。在办理一起某职业技术学校6人帮信犯罪案件中,检察官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有5人面临高考,其中2人在全国和兵团青少年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已退赃和赔偿被害人部分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目前,5人均已考取各自理想院校。
三 聚焦时代变革,深化能动创新,
推动法治宣传解锁升级
坚持监督办案“硬实力”与法治宣传“软实力”两手抓,选派干警赴援疆单位跟班学习,积极推动法治宣传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阶段人民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新需求。2022年共创作普法微电影、微视频14部,发布检察信息稿件19篇,被中国新闻网、法制日报、长安兵团、兵团检察等多家官方平台转载5篇。其中,根据我院真实案件改编的未检类微电影《孩子,别怕!》入选第七届平安中国“三微”作品展,点击量突破168万次。
四 聚焦队伍建设,丰富方式载体,
打造过硬办案团队
坚持突出素质强检,将刑事检察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作为院党组年度“必选议题”和重点工作,先后制定“每日一学”、公诉人竞赛、未检业务竞赛、业务知识考试、观摩庭等制度,通过援疆省市检察院线上授课答疑,邀请两级院资深员额现场指导交流,以“典型案例”转变“办案理念”、以“条文解读”更正“错误认识”,以“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以“岗位练兵”提升“实战经验”,以“观摩考核”实现“补弱扬长”。2022年共组织开展刑事检察业务专题学习214场次,线上培训4场次,公诉人竞赛4场次,未检业务竞赛2场次,业务知识考试4场次,观摩庭、考核庭3场次。
今后工作中,阿拉尔垦区(市)人民检察院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兵团党委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全国检察长和兵团检察长会议精神,积极转变刑事司法理念,进一步提升刑事检察工作水平,依法能动履职,为师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检察方案、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