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sfj-2021-00279 | 发布机构: | |
生成日期: | 2021-11-03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主题分类: | 工作动态 | |
关键词: |
捂紧你的“钱袋子” 天上不会掉馅饼
“大爷、大娘、阿姨、婶婶、兄弟姐妹们:网上放款前要‘先交费’的网贷平台,诱导你‘低投入高回收’进行投资或赌博的,自称团‘领导’‘熟人’‘朋友’要求汇款的,自称‘公检法’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都是诈骗伎俩,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好事骗子也不会告诉你, 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这是笔者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团农贸市场看到的一幕,现场是10团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农行组织普法小分队在农贸市场、农行门口开展宣传“反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
“大娘,我们是十团司法所工作人员,这是送您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品,请收好”!工作人员现场告诉群众,什么“中奖了”、网上“低价购物”“微信转账”“输入手机号升级银行账户”等等都不能随便轻信,要有防范意识,不要受到利益诱惑,遇事多向人了解,多问为什么好事会降临到我 ,也可向司法所和警务站的警察同志咨询,捂紧自己的“钱袋子”,避免上当受骗。普法小分队通过发放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单、以案释法、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向群众讲解一些手机诈骗和现实生活中的诈骗案例。
“孩子你讲得对,微信上有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转账骗钱,网上有办理贷款、投资理财、网络兼职刷单等那都是骗人的,俺家亲戚前段时间骗走20多万,报警了还没有找到人……”一位买菜的刘阿姨提醒说。
宣传现场,司法所工作人员告诫大家,特别是老年朋友,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保护好自己身份信息,不轻信可疑电话、短信,及时核实信息真伪,不随意给陌生人转账、汇款、泄露银行密码,并结合近期出现的电信诈骗案,普法志愿者重点对 “冒充公检法”、“非法集资”、“冒充熟人诈骗”以及“套路贷”等高发类电信网络诈骗等进行详细讲解。遇到各种骗局一律遵循“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的“三不”原则,一旦上当受骗,要保存好证据并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
“近年来,还有一类老年人涉及法律维权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高度警惕,就是防诈骗”。十团司法所所长宫江山说。
普法小分队还指导职工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帮助职工群众分析卸载不明应用。宣传活动共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300余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90余人。
在场的职工群众也纷纷交流自己曾遇到的电信诈骗,以及通过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如何识别骗子的骗局。反诈骗宣传活动也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赞誉,纷纷竖起大拇指说:活动“面对面”、“零距离”、“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我们喜欢听也获得了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