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局>信息公开详细
索引号: 100014-2021-00105 发布机构: 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1-11-08 废止日期:
文 号: 主题分类: 文件解读
关键词:

教育部权威解读: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改什么,怎么改?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在全国12个地方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从教育部官网公开信息看,该《通知》9月27日成文,10月14日信息公开,信息公开后并未立即获得各方关注,但在部分不实消息的刺激下,关注度迅速上升,教育部以及实验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发声,回应关切。
但从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的回应看,核心是辟谣,主要针对基础教育的学制改革的不实言论,但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设立的背景,改革重点等各方关心的话题并未多谈,不禁有隔靴搔痒之感。笔者关注的一些教育界的资深人士的公众号对此也着墨不多。在这样一件各家关心、利益关切的政策上,迫切需要更官方、更全面的信息。
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家长,对此深有感触,于是对有关信息进行了检索,获得了一些甚少被关注的关键内容,并进行了整理,从这些信息,可以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背景、重点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内容,除笔者评论外,均出自正规媒体的报道,以及教育部司局领导、教育部长接受访谈、会议讲话等内容。

热度突然升高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10月14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关于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在全国12个地方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在信息公开之初,并未得到更多关注,但10月16日开始,部分自媒体开始传播关于改革实验区的所谓“方案”,核心内容是“缩短学制”,一下引发各方关切,搜索热度持续上升,百度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搜索指数显示,10月17日开始搜索热度迅速上升,18日达到高点。

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发声,进行辟谣,在此之后,该搜索热度明显下降。

449f2ff57f97474687e500bddc4df446.jpg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非“从天而降”,这是教育部持续推动并周密准备的一项重点工作。
公开信息检索可见,《三峡日报》报道,“2021年7月16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宜昌作为全省唯一市州成功入围教育部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更进一步,《人民教育》杂志《系统探索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的文章显示,“(2021年)7月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12 个实验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总体构想,分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做法。实验区所在省(市)教育厅(教委)就实验区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突破重点难点堵点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交流。”

由此可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早有筹备,各地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有了“总体构想”,明确了“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突破重点难点堵点的有效措施”也有思考。
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只是对上述工作的一个确认,各地在教育部的确认下,可以更深入的开展具体工作。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设立的背景和考虑
为何要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在上述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的发言中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明确了目标任务。要抓好落实落地,促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必须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强大动力,教育部确定建立 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就是要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这一会议以及确定建立实验区,实际上是落实更早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的任务要求的具体体现。
2020年10月22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在山西省长治市召开。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表了讲话,这一讲话并未见诸互联网,但《人民教育》杂志全文刊发。
陈宝生在讲话中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陈部长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即将完成历史性的收官交账任务,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强烈,提升质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
从更高层面看,党和国家对此也有明确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指出“为更好落实‘三文一会’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着手推动建设一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系统探索全面落实‘三文一会’重大部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10月18日发布的《教育部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信息认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这里提到了所谓的“三文一会”,即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三份文件,以及2019年7月29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国务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属性、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理念上,会议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
具体工作则要补短板和促进改革和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加快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大班额’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宽实践育人渠道。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扭转以升学指标评价学校的办法,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编制核定和统筹,认真落实教师各项待遇。”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改什么?
具体到各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在哪?
上述陈宝生部长的讲话提出了综合改革的重点和要求。
——方向要把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观念和办学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部门要联动。切实解决多年来“管得太多”“缺乏动力”“保障不够”“管理不善”等制约学校办学活力的突出问题,推动有关部门把该放的事权、人权、财权放给学校。
——环节要衔接。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系统推进,切实增强改革衔接性。
——力量要统筹。校长、教师和教研员三支队伍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建设要统筹、改革要贯通。当前,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教研队伍的专业支撑与引领作用。
——内外要协同。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深化招生入学改革,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净化社会育环境,巩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各地要在加强组织领导、督导落实、宣传解读上下功夫,把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从纸面落到地面,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教学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要求“请各地(即实验区)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从对实验区方案的要求看,教育部要求,“各综合改革实验区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精神和要求,对标‘三文一会’精神以及教育部有关文件,回应‘五项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地方特点特色制定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方案。”

12个实验区东中西部均有分布,此次改革的目标并不相同,部分地区的具体目标如下表所示。

498e4ef6459840a3aae7dd0da7764ea5.jpg

教育是百年大计,改革涉及各方利益。从目前可得的信息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在群众关系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不断发力,构建更加公平、普惠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制机制,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
各方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从不关注到热度上升,反映出教育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的事业,需要做大量细致工作,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难准确、宏观的认识和把握这一内容;但改革如果有突破性举措(如所谓学制改革的谣言内容),则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势必会对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造成不小压力。
在后续的改革中,建议各地尽快公布具体的实施方案,增强民众的参与度和知晓度,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解读和过高预期,甚至为谣言提供空间。“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在事关重大民生利益前,还应在信息公开方面再加一把力。

关于印发第一师阿拉尔市基础教育 综合改革配套措施的通知


【字体: